据江西省发改委消息,为深化开展“如我+”行动,发挥“关键少数”重点岗位人员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在“换位”中思考,在“奔跑”中体悟,用一次次“跑”的姿态,推动项目审批工作不断优化。安远县以“如我在办”换位思考行动为抓手,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小额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难题,创新推出50万元以下项目简易审批模式,推动项目落地效率显著提升。
直击堵点靶向发力,破除小额项目审批“拦路虎”
此前,安远县50万元以下小额工程存在三类突出问题:一是编制标准过高,需按国家通用大纲完整编制可研报告,导致“小项目大报告”;二是流程耗时,从第三方机构比选到报告定稿平均需15~20天;三是成本高企,单个报告编制费用达1.5万-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较高。以2025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为例,214个项目中154个为50万元以下工程,若按原流程审批,基层单位将面临高额时间与经济成本。
创新打法迭代升级,打造项目编制“快车道”
针对上述问题,该县创新推出《安远县50万元(不含)以下简易版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试行)》,对小额项目可研报告进行改革:大幅精简报告要素,将可研文本核心内容压缩为“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等10项关键要素,较原《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要求的11大类38项内容减少70%以上,实现“减量保质”目标;简化编制要求,明确50万元(不含)以下项目在确保关键要素完整的前提下,可由项目单位自主编制可研文本,不再强制要求聘请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减轻了基层负担,提高了编制效率,减少了项目实施成本;优化配套服务,针对安远县50万元(不含)以下的小额项目,定期开展乡(镇)经办人员业务指导工作,提升自主编制能力,同时保留第三方编制渠道,由项目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确保改革举措既切实可行又灵活高效。
深入开展“如我在办”,开启项目审批“新图景”
近日,安远县发展改革委部分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以“项目业主单位”的身份,来到项目建设审批窗口,亲身体验项目审批办理事项,精准感知审批流程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切实解决项目业主单位实际困难,打造更加高效快捷的项目审批服务。
在“如我在办”现场,刚好遇到了前来办事的欣山镇项目办主任黄铁华,他表示:“县发展改革委制定的《50万元(不含)以下政府投资项目简易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幅减轻了我们基层负担,内容精简聚焦,显著降低我们基层单位编制难度与时间成本,有效缩短了小型项目前期周期,加速了民生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该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共有214个,自试行50万元(不含)以下简易可研报告模板以来,截至目前已审批175个项目,其中50万以上项目21个,已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通用大纲(2023年版)》编制可研报告并完成审批,154个50万元(不含)以下项目均采用简易可研文本编制,有115个项目已完成了审批,剩余的39个项目,将在7月15日前全部完成审批,覆盖全县11个乡(镇)和各级学校,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助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下一步,安远县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做好项目审批的“后半篇”工作。持续推进项目审批工作,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汇报,并在后续的项目审批工作中不断完善,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此外,深入项目审批逻辑,建立工作专班,强化全周期服务保障,持续协助各项目单位确保全流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