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北省政府网站消息,今年以来,河北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融合发展,全省新兴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4%,快于规上工业1.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4.1%、高于年初1.8个百分点。
前不久,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河北企业上榜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涉及新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半导体、新能源领域。这是河北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生动缩影。
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从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行业看,1至5月,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三个产业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22%、20%和18.2%。
从重点区域看,辛集、廊坊和承德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7.5%、26.7%和22.9%;雄安新区、沧州、唐山、秦皇岛紧随其后,分别增长21.4%、14.2%、13.7%和13.6%。
从重点项目看,393个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年度计划投资701亿元,世纪互联怀来云数据中心、首钢智新电磁材料高性能取向硅钢、衡水以岭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化等一批项目年内可实现竣工投产。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各地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比如,石家庄市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廊坊市持续强化人工智能产业顶层设计,张家口市编制了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场景落地。
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河北成立全省人工智能专班,组建人工智能专家组,研究制定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河北算力规模领先、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空天信息产业方面,研究制定全省空天信息产业重点项目推进方案,梳理形成产业链图谱、重点企业目录、重点项目清单,构建“比赛+评价+展示+交易+风投+场景应用+孵化转化”的全链条立体化服务体系,推动优秀企业和项目在雄安及全省落地。生物产业方面,组织开展全省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专项,今年重点支持20个项目。
创新质量水平加速提升。河北持续落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16条措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条措施,推动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建设。在省委科技委统筹下,瞄准前沿未来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组织开展2025年度河北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数字产业、生物制造、空天信息等领域专项,增强未来产业创新能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等加快建设,2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列入2025年筹建计划。
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河北重点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空天信息、未来能源等产业谋划储备一批“十五五”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项目(一期)、同光半导体年产20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等项目加快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两重”“两新”国债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