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甘肃省政府网站消息,寒冬时节,万物萧瑟,兰州新区各温室大棚里依旧生机盎然,鲜花、菌菇、水果等农产品丰富多样,品质优良;农民不再随节气劳作,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农村通上了天然气,连上了城市污水管网,生活方便了,环境更好了……
这都是兰州新区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果。
都市型现代农业,肩负着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使命。如何一手抓城市繁荣,一手带动乡村振兴?近日,记者深入兰州新区寻找答案。
一
一大早,在运输板车的来回穿梭中,在采花剪刀的“咔嚓”声中,在鲜花主播的热情介绍中,兰州新区农投集团智能温室迎来了一天最忙碌的时间段。
据悉,农投集团有近5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用于花卉生产,年产鲜花达1亿枝。集团通过“线上电商+线下花店+前置仓+联营仓”模式,每天都有自产鲜花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至国外。
“兰州新区及兰州市的顾客,上班路上下单,下班就能收到花了,很方便。”农投集团农科公司副经理李宗俊说。
得益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和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农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
山东潍坊的海涛农业将种植基地设在了兰州新区,大面积种植早春蜜瓜,销往北上广深的高端水果市场。在负责人牟海涛看来,兰州新区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精品瓜果种植。
致力于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兰州新区通过产业联动、要素聚集、品牌塑造,构建起了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一高五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
午后,阳光洒在兰州新区史喇口村的一处院子里,杨兰波泡了一壶热茶,躺在摇椅上,透过落地窗看着一架架飞机起起落落,十分惬意。
一年前,在西安从事艺术创作的杨兰波偶然间来到这里,被这里的环境吸引,决定留下来。他给这处小院起名“艺术部落”,院子里各种艺术作品随处可见。如今,集文创、研学、体验于一体的“新式美术培训”,让这个小院热闹无比。
“本来只是想找处院子搞创作,没想到这里的乡村旅游这么火爆,也带火了我的小院子。”杨兰波打趣道:“现在我要埋头搞事业,再增加一些艺术体验种类,让游客有更多选择!”
史喇口村是我省唯一一个公路、铁路、机场交通条件齐全的枢纽村,如今,这里被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区,成了兰州新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一颗明珠。
兰州新区把发展田园经济嵌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打造了多处“都市周边游”的好去处。2024年,兰州新区累计接待乡村游游客188.29万人次,同比增长67.25%。
三
下午5时许,农投集团的采花工人张彩霞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成为职业农民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了,如今,张彩霞已然适应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月工资能达到5500元以上。
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国有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时,以职业农民的身份在国企工作。
在兰州新区,像这样拿分红、领工资的农民还有很多。
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也在不断壮大。
兰州新区创新“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源发包、资产使用权入股、土地流转居间服务等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农机租赁、滴灌带生产、日化洗化生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2024年,预计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能达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