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甘肃省政府网站消息,攻破锂离子电池用纯镍带、高性能锻造板材等一系列新产品制备关键技术和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羰基镍产品、核电用高温合金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率先在国内实现高端半导体芯片用超高纯镍钴铜材料的产业化和国产化;

研发的高精电子铜箔、纯镍宽幅带材、3D打印用高温合金粉末等一批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并成功推向市场,部分产品和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夏日,走进全省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集团,处处感受到科创与产业加速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

航空用高纯镍棒,水电解制氢用精细镍丝材,氯碱化工生产中实现进口替代的大幅宽纯镍板材,半导体用高精度4J42带……在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板带材生产车间的产品展示区,各种规格型号的镍合金新材料琳琅满目,公司董事长苗承鹏自豪地介绍说:“金川集团是以镍的精深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的各种镍合金材料被广泛用于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电工、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及核电等多个领域。不论是天眼、悟空、大飞机等一个个大国重器,还是日用家电的关键部件,都含有‘工业维生素’镍。”

苗承鹏顺手拿过一片纤薄的纯镍片介绍说:“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超薄纯镍箔材,宽度达到300毫米,厚度仅有0.05毫米,只及A4纸的一半,用手轻轻一撕就能裂开,因此被称为‘手撕镍’。”

“手撕镍”是生产新能源电池、电子仪表零件、医疗器材等产品的核心关键材料之一。2023年,金川集团“手撕镍”年产量突破60吨,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以超薄超宽高平整著称,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远销海外,成为金川镍加工带材产品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手撕镍’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只有掌握高性能真空熔炼技术和综合加工技术,拥有优良的装备水平,才能产出高性能的镍带。”苗承鹏坦言,“‘手撕镍’充分体现了金川镍带加工的超高水平,这背后是科技的强大支撑。”

金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在走过60多年辉煌发展历程的金川人眼里,科技创新就是金川集团得以发展壮大的“传家宝”。

特别是近年来,金川集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将科技创新作为增强集团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手段,依靠科技创新“补短板”“筑长板”,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在纯镍带材、电热合金、精密合金、镍基核电材料及航空航天材料、导电镍粉、医用合金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公司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快速成长。

2024年,金川集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面向有色冶金关键技术和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矿冶数智化转型等领域超前谋划,系统布局一批重大科研计划,全年安排科技投入54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一季度已完成科技投入9.71亿元,同比增长6.4%。

在金川集团镍盐公司智能化控制室的电子大屏上,公司各条生产线的运行状况显示得一清二楚,而在智能控制室对面的偌大生产车间里,却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我们利用‘金川数智’对生产线进行设计优化,已经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生产。”镍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麻在生高兴地说,“我们公司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务院国资委认定的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自主创新的镍盐萃取核心技术节能环保,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镍盐公司生产的硫酸镍是镍盐的一个品类,是生产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镍盐公司把自身的发展充分融合到金昌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中,就近匹配硫酸镍生产基地,成为金昌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重要链上企业,有力促进了金昌电池产业集群发展。公司的省列重点项目——10万吨/年硫酸镍溶液提升项目,2023年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达产,当年见效”目标。

“我们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快速发展,短短4年间产能从4.5万吨提升至2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镍盐产品的企业。生产的电镀硫酸镍占据了国内高端电镀60%以上的市场份额。”麻在生说,“今年,公司28万吨硫酸镍一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年底镍盐产能将达到34万吨。”

这里生产的硫酸镍,一部分就近进入金川集团下属子公司——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金昌分公司,成为生产锂离子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的原材料。

“依托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的核心创新主体,公司在新产品、新工艺上长期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可定制生产9个系列的三元前驱体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金昌分公司负责人蒋昱说,“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第四代高电压掺杂系列四氧化三钴开发,并已经通过客户认证,处于扩产放量阶段。公司的钴冶炼系统可以处理多种复杂原料,工艺技术水平和各项指标居国内前列。预计2025年前后,公司将形成10万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产能,成为国内重要的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生产基地。”

一季度,金川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电池材料相关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5%、129.9%。

好风正劲,未来可期。科技创新,正助力镍都新产业一日千里,迈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