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经信委消息,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各地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构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着力推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食品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重庆食品工业已形成以粮油饲料加工、肉制品加工、复合调味品加工、果蔬加工以及酒的制造等百亿级产业为主导,其他特色产业加速培育的发展格局,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粮油加工基地、川渝特色调味料和休闲食品产区,汇聚了益海嘉里、中粮、鲁花、洽洽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了涪陵榨菜、重庆啤酒、江小白等全国知名品牌,江津(粮油)、涪陵(食品)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食品工业产值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776家,实现产值1922.2亿元,同比增长5.3%,产值占全市工业的7%。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将发展食品工业与产业振兴相结合,构建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是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统领,深化“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做优具有重庆特色、重庆优势的食品产业。预计到202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达3000亿元,推动食品生产加工向营养、健康、方便方向发展;在绿色食品、预制菜等领域,新引进培育30家以上行业领军型企业,打造2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新创建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以“重庆味道”为招牌的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一、聚力构建最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围绕特色食品、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梳理分析产业图谱,瞄准产业链后端和价值链高端,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加大优势产业培育力度,提升对大宗粮油、肉制品加工原辅料的利用水平,与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成配套协同效应。提质发展火锅底料、发酵调味品、渝菜复合调味料等特色调味品。加快榨菜生产工艺改良和设备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和发展以“三峡柑橘”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潼南柠檬”综合利用,建设全国优势柠檬精深加工基地,促进地方特色果蔬精深加工产业提质升级。全面提升原材料供给能力,推动特色美食原辅料本地化规模化生产,提高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二、聚力构建最富带动力的产业布局
立足“一区两群”特色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集聚区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巩固壮大产业规模,发挥吸附作用,构建形成多层级、多点面的发展格局。发挥中心城区在人才集中、要素集聚方面的极核引领作用,布局建设食品工业创新创意中心,重点抓好品牌创新、研发设计、营销推广等业态,打造服务食品工业的创新动能策源地。挖掘“两群”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美食资源,探索建立“大型综合加工+全市资源统筹匹配+利益分享”的特色产业培育机制,积极策划布局重庆小面、预制菜配料调料生产基地,争创中国复合调味品之都。推进“5+5”预制菜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园建设,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三、聚力构建最富创造力的产业平台
聚焦重庆小面、重庆火锅等特色美食工业化发展方向,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高水平建设食品研究院,征集、发布重点产业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需求,对共性技术实施撮合交易,推动研发、设计成果在渝产业化。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风味功能研究和食物设计,推进食品领域关键配料技术、特殊膳食配方技术、新食品资源前瞻性挖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食品企业上云上平台,探索C2M(用户直连制造)新智造模式应用。
四、聚力构建最富吸引力的产业生态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球的粮油加工大宗原料及成品集散交易中心,构建集订单汇集、交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集散交易平台。强化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食品产业引导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区县配套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在土地、财税、融资、研发等方面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整合资源形成品牌创建、品牌管理、品牌保护的全链条品牌建设体系,构建和管理区域性公共品牌,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重点领域主要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