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健全制度机制 引领节水风尚

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消息,涪陵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两江福地、神奇涪陵,产业强区、创新高地。据了解,涪陵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乌江为主干呈网络分布,全区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量17.07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1495m3,为全国和重庆市的71.19%和86.17%,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涪陵区坚定不移走“科创+”“绿色+”发展路子,统筹抓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区用水总量有效控制、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水功能区水质稳中向好。2021年7月,涪陵区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健全制度机制,工作保障切实加强

涪陵一方面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成立“区-乡-村”三级工作专班,实施行业部门分块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节水管理体系,统筹协调全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规划体系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布局。

另外,还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水、节水,在用水总量、用水定额、计划用水、用水计量、水价等方面健全制度机制,着力规范用水行为。坚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双控指标”控制,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刚性约束倒逼节水责任落实。

坚持集约节约,用水效能持续提高

涪陵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着力打造农业节水样板。投入财政资金2200余万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2万亩,引入社会资本,建成金广农业园、雨杰农业园、柏杨农业园等一批高效农业节水项目,常态化推进山坪塘、蓄水池等小微型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提升农业用水保障能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种植、流水槽循环养殖等技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12.09万亩,有力促进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涪陵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控“两高”项目发展,从源头促进工业节水减排。加快工业集中集聚发展,建设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等4大园区,推动工业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另外,涪陵还把节水、治水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持续提升城市水源涵养能力。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全区城镇供水管网,2018年以来完成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14645户,管网改造16.67公里,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9.15%。大力普及推广生活节水器具,新建居民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强化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为了把好治理关口,涪陵在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水利3个部门分别设置水质监测机构,以分兵把口、各负其责的方式,对长江乌江涪陵段、区内5条次级河流、6个大中型水库、66个饮用水水源地、32处重要水资源、97个河库断面以及64个入河排污口常态化开展水质监测,建立从水源地→水厂→水龙头的全过程监测质控体系,为高效开展水污染防治打下了良好基础和前提。今年前三季度,全区94.74%的河库监测断面水质达Ⅲ类及以上标准,Ⅱ类及以上断面占比为40%,全面消除Ⅴ类及劣Ⅴ类断面,全区水质创历史最好纪录。

另外,涪陵发挥河长制总牵引作用,逐步完善“治水”体系,以“河长制”促“水长治”。率先将区四大班子领导全部纳入区级河长,创新建立“河库警长制”、河库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在全市先行探索建设“智慧河长”系统,河库治理成效显著,区河长办被国家水利部表彰为“推行河长制先进单位”。

引领节水风尚,人水共生充分彰显

如何用活节水宣传,涪陵在做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节点宣传基础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节水杯”门球比赛、“我们渴望的水”青年创意大赛、“节水大使”评选等主题活动,大力营造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同时,开展节水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六进”活动,把节水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文明养成“必修课”,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节水观念深入社会、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另外,度挖掘“千年白鹤梁、长江标准眼”的水文价值,扎实推进白鹤梁题刻申遗,依托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积极建设中国水文博物馆,努力将其打造成开展水情文化教育、水科技成果展示的国家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