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政府网站消息,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提前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截至3月20日,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各类交易项目88宗,同比增长7.31%;累计进场交易222次,同比增长6.22%;总投资估算75.47亿元,同比增长100.13%。交易规模稳步增长,交易效率持续优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日,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顺利完成亮马河北路(东四环-机场二通道)综合管廊工程2标段施工总承包远程评标工作。这是经开区首次参与非本区的远程异地分散评标试点项目。本次试点工作由市级、经开区、顺义区、昌平区、朝阳区五个平台线上联动,7位专家在5处场地进行实时远程在线评标,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路”。
“远程异地分散评标的顺利实施,打破了传统评标的空间限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北京经开区综合服务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4年首次开展本区项目远程异地分散评标工作以来,经开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配合市里调度,逐步推广远程不见面开评标,使其常态化助推公共资源交易。
不仅如此,2025年3月,经开区还正式启用了市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与市级政府采购体系的全面对接,助力政府采购“一网通办”迈出关键一步。
“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的启用,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让采购全过程更加透明、可追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启用后,制作招投标文件、并联审核、供应商报名、开评标及后续事项等环节均可在交易平台上无纸化完成,实现采购全过程“有迹可循,有据可查,过程可溯”,真正做到“阳光采购”。同时,中心将结合市政府采购平台设置、中心场地及物理设备设施情况,新增、修订多项工作标准及流程,确保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2025年以来,中心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精准对接企事业单位所需,不断加强“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建设,积极创新平台管理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同时,中心还在推进市区两级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交易全覆盖上不断发力,政府采购现代化监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此次“开门红”为起点,结合北京市关于“全城通办”的整体要求,继续以标准化推进交易规范运行,以数字化推进交易效率提升,多措并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加高效、透明、公正,助力经开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