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拟对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

据北京市政府网站消息,本市将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划分,按“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分别有针对性开展差异化精准帮扶;同时还将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实施针对性培育。为了提升个体工商户的稳定经营能力、总体生存周期、活跃度和发展质量,《北京市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方案(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近日在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分三种类型差异化帮扶

按照存续时间、经营状况、纳税情况、雇员人数等指标,个体工商户将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型。符合分型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将有不同的差异化帮扶措施。

例如,对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竞争力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将优化市场准入服务,降低用地、经营场所等成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对处于稳定经营阶段,有一定销售额或者营业收入的“成长型”个体工商户,将畅通招工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引导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抵御风险、持续经营能力。

对处于持续壮大阶段,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则将引导增强合规管理水平,支持转型升级为企业组织形式,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名特优新”个体户优先扶持

如果想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要求就会高一些。在分型基础上,按照品牌影响、经营特点、技艺水平、创新潜力等指标,个体工商户有可能被划为“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即“名特优新”四类,实施重点培养。

其中,“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享受“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在相关专业领域享受行业主管部门政策支持,优先享受本地区在资金、培训、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不同“类”的个体工商户,所获得的政策支持各不相同。比如,对“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将拓展其便民服务功能,支持其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对“特色”类个体工商户,则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营销推广等方面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对“优质”类个体工商户,更注重对传统手工艺、祖传手艺等的传承指导,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匠人。对“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将引导参加互联网经营技能培训。

“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并非“终身制”,认定的有效期为3年。

京津冀统一分型分类标准

京津冀三地将对个体工商户实行统一的分型分类参考标准。经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认定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跨区域迁移后,迁入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认定的结果予以认可,按照本地公布的培育方案予以帮扶。不过,对于迁入地认定部门明确“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确与有关标准不符合的,也可以取消认定。

此外,京津冀三地还将进一步优化“个体网店”登记流程,凡在三地任一登记机关已提交电子商务平台出具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京津冀三地登记机关对该网络经营场所证明予以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