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用好小麦秸秆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据北京市政府网站消息,三夏时节,麦浪滚滚,北京市小麦机械化收获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伴随着今夏小麦丰收,田间地头的秸秆就多了起来,小麦秸秆的处理也随之提上日程。北京市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多技术、多措施促进秸秆机械化利用,在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下足功夫。

“过去每到麦收的时候,田间地头的秸秆,让我们头疼不已,如果就地焚烧,污染了空气,就这么堆着,又是安全隐患。”平谷区金海湖镇小东沟村书记杨海云说,“现在好了,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秸秆’一下变成‘饲料’,既保护了环境,又给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真是意想不到。”近年来,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通过技术革新、模式集成,探索出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的“五化”利用模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社会联动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全域一体化布局秸秆“收、储、运、用、管”体系。目前,全市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47万余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

顺义区是我市小麦种植大区,秸秆产量也位居首位。每逢农忙时节就是北京鑫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手们最辛苦的时候,谈到小麦秸秆如何处理利用,合作社负责人自信的说到:“跟往年一样,一部分就地直接粉碎还田,省工省事儿;还有一部分,就用打捆机打成捆,卖给本村的牛场,一吨秸秆能卖450块钱。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秸秆利用模式,一到麦收的时候,附近的养殖场就主动联系我们,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据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小麦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实现肥料化利用,小麦收获时,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等设备把麦秸秆就地粉碎,抛撒在地块表面形成覆盖,秸秆碎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后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有效的养分和有机质,后期再对地块进行适当处理后可免耕播种玉米。另一种是麦秸秆打捆收集离田利用,即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对麦秸秆进行打捆收集,收集的秸秆用于牛场垫料、食用菌原料或有机肥加工等。

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北京市大田作物秸秆处理已经形成了以农机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设备补贴、技术指导等方式,培育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提高秸秆收集处理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化功能和主观能动性,促进秸秆利用工作持续推进。”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