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都挺支持的,
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半夜回去看到孩子睡了,很踏实。”
“作为一名党员,
接到任务第一反应就是冲。”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人凌晨回电话,
说刚才睡懵了,报错地址了。”
在实创股份支援学院路街道疫情数据突击队工作现场,伴随着各种电话铃声、键盘鼠标的敲击声、紧张有序的问询声,各种温暖的、感动的、有趣又硬核的故事正在发生着……
1998年出生的李沫去年12月刚刚加入实创股份公司一级开发事业部前期部。作为“90后”新时代青年力量的代表,她在第一时间加入支援学院路街道疫情数据突击队,冲上了“数据抗疫”的战场。在采访的前夜,她战斗到了凌晨四点多,还看到了凌晨五点的路灯和月亮。
“很久没有通宵了,身体有点吃不消,不过还能扛。”她说,“多给年轻人加加担子,挺好的。”
1993年出生的刘士龙来自实创科技服务公司,刚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接到任务后感到很激动,也很光荣。在电话流调的过程中,有人反诈意识很强,不愿意透露信息;有人不是本人,无法查证确认……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他一遍遍耐心地解释,听到一声“您辛苦了”、“谢谢”,刘士龙内心暖暖的。他说:“90后已三十而立,面对疫情我们要能战能扛,担当使命,为我们的国家贡献力量。”
来自环保园经营部的刘春烨出生于1995年,刚刚新婚的她得到了爱人的鼎力支持。从突击队开始奋战的第一天起,爱人便成了她的“最强后勤保障”。凌晨四点半接她回家、到家后暖心的美食……一个个电话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无助,都在家人的支持下化为力量。她说:“希望疫情尽快结束,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就是对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
和刘春烨一样得到家人支持的实创股份人还有很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一个个“家”的力量构筑起了抗击疫情最牢固的“围墙”。
陈婧是一对2岁龙凤胎的妈妈,原定的队员居家隔离后,她接到了紧急补上的任务。“作为一名党员,第一反应就是冲!”毫不犹豫是她的态度,情况特殊却是她的实情。
在陈婧上岗前,她的爱人已经冲上了抗疫一线,并且已经连续奋战了一周。“不能退缩,顶着困难也要上,”陈婧告诉自己。于是她将两个孩子交给家里的老母亲,和丈夫在不同的战场上扛起了战“疫”的使命。她说:“大家都辛苦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海淀和北京清零加油!”
永丰支部的祝华思感到任务来的既突然又必然,接到通知的他迅速踏上了“战场”,而家人早已习惯了他冲在防疫一线。
疫情发生以来,祝华思一直投身于园区疫情防疫工作。这场“战役”,他已经打了三年。他的孩子在线上度过了高中三年,今年即将参加高考。采访前夜奋战到凌晨四点多的他,为了不打搅孩子休息,在车里睡到了7点多才回家。他说:“我们努力抗疫,争取让孩子们尽快回到校园。”
接受采访的时候,应急保障组的陈天鹏已连轴工作了五天。从最开始连夜布设办公所需的工位、网络、电话及电路等设备,到后续每天及时协调调度,确保办公现场 24 小时电力、冷气供应,他与所有应急保障组的工作人员为突击队提供了后勤服务支撑。孩子交给了家人照顾,他说:“家人的支持是我强大的后盾,他们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我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国企责任担当,争做“数据”防疫先锋,实创股份的他们,是阻击疫情战线上的国企人典范。
“90后”青年力量、“舍小家”抗疫先锋,他们只是一个个抗疫“实”力的缩影。突击队四个小组,31名队员,每一个人,都在由办公桌、电脑、座机电话组成的战场上与疫情“争分夺秒”战斗。
“您好,我是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接电话大家都很理解,心里觉得很暖。”
“凌晨四点多下班,到家就看到朝霞了。”
“工作到半夜回去孩子睡了,心里很踏实。”
“不知道是什么任务,接到任务便义无反顾。”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疫阻击战一定会胜利的。”……
陶熹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张冬松拍到了凌晨空旷的地锦路;李鸿飞凌晨4:20下班回家;王丹柯最多的一天筛查了200多条风险数据;白源在北京温度达到30度以上的时候,在摩托车上感受到了凌晨四点的凉爽;周陆阳排查中遇到了冲在一线的民警,他们也正奋战在一线;朱正电话中遇到了安心在车上等着被流调的人;凌晨四点下班的时候,突击队的大家开着玩笑说要去看升国旗……
每一个人,都在这场“战役”中留下了最难忘的时刻;每一个人,都坚信着“抗疫必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实创股份各支部抽调精干力量,逆风而上、担当责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区国资委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与学院路街道同心战“疫”!从边打电话、边记录、边询问的手忙脚乱,到总结出经验,提升方法,迅速完成流调,一个个实创股份人彰显了国企担当,展现了抗疫“实”力!
光荣的任务仍在继续,实创股份支援学院路街道疫情数据突击队“战疫”进行时!
来源:实创科技园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