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工作中,心理工作是最难做的;在众多的心理工作中,基层群众的心理工作尤其复杂!在一段段看似平常的家长里短中,小“心墙”往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邻里间数月或者数年间小问题的累积化体现。
瀛海镇搬迁腾退还绿项目,就是这一情况的具象化体现,而在化解问题的过程中,瀛海镇政府并没有依靠硬性行政指令,而是支持怡乐村委会通过“拉家常”议事机制平台,组织各利益相关方、并联动镇信访办、拆迁办与拆迁服务公司,发起难点攻坚,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为这一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18年6月,在瀛海镇搬迁腾退还绿项目的后期,绝大多数居民已经顺利签约,但又有三户居民因“历史问题”未达成一致,影响了整个工作进度的同时,为当地的和谐社区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经瀛海镇信访办深入了解后得知,2005年经怡乐村村委会研究,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了部分村民具备分配宅基地资格。当时,得到宅基地的村民因经济条件原因未及时建房,个别宅基地被抢建。这就形成了取得分配宅基地资格未建房户与抢建房户之间的矛盾。
如何化解此类的矛盾,使全体居民的诉求皆能得到满足?瀛海镇党委政府与怡乐村村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由主管领导负责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利用“拉家常”工作方法,落实接待日接访、约访制度,耐心沟通,讲政策,释法规,摆道理,帮助双方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引导居民向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推动搬迁腾退还绿项目顺利进行。
经过23次“拉家常”议事协商会及19次单、双方调解交流,最终达成共识签订和协议。在实际工作中,善用双手工作法,一只手拉近众人,召开“拉家常”议事协商会,邀请镇信访办、拆迁办、村委会、拆迁服务公司、涉事村民参加协商,先后开展单、双方调解交流,掌握村民的诉求底线,并通过动员亲朋好友上门协力做好劝说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为双方解决问题争取了时间;另一只手着重整合多方资源,引入专业律师团队参与调解,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针对信访人的利益诉求,帮助双方依法分析问题,摆明双方在法律角度的依据及享有的权利,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矛盾双方的诉求均得到有效满足。
瀛海镇党委政府与怡乐村村委通过“拉家常”议事协商机制与群众“拉”在一起,以实际诉求出发,进行换位思考,以搬迁腾退安置补偿方案及法律为依据,找出矛盾根源,进而一举化解矛盾。事后,提出诉求的三户村民,分别向镇党委政府及拆迁办赠送了锦旗,对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在“拉家常”工作中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