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快递业何以全省领先

市邮政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保定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2.32亿件,超过15个省(市)全省业务量,位列全省第二、全国第二十名;快递业务收入达130.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十三名。

快递行业连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畅通供需两端,被称为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亮眼的快递“成绩单”折射出保定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商贸体系、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巨大的内需潜力。

机遇叠加,全面推进全国商贸物流基地建设

保定,地处首都南大门,雄安新区战略腹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近年来,保定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承接疏解机遇,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带来的辐射带动机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带来的城市发展机遇,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引擎带来的临空经济开放发展机遇,多重机遇叠加,让保定开启腾飞之路。

特别是在路网建设方面,津保铁路、京雄城际铁路先后开通,雄忻高铁加快建设,石雄城际(R1线)项目、京雄高速二期项目持续推进,保雄津水运航道也在积极筹划中……四通八达的道路,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快速流通,使保定成为京津冀地区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重要集散地,为加快构建物流空间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保定正全面推进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

3月21日,在高阳县圆通冀中供应链智创园,占地260亩的新项目加紧整地,预计第二季度即将开工建设。圆通速递投资部北区负责人方昕坦言:“把项目落在这里,看中的就是保定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还有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保定全面融入以北京为主导、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新格局,聚焦智能、绿色、健康,构建以“医、车、电、数、游、超低能耗建筑、现代都市农业”七大主导产业为主体的“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3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高阳毛巾年产50亿条,占全国市场的1/3;满城生活用纸年产200多万吨,占全国市场的1/4;白沟箱包年产8亿只,占全国市场的1/3,出口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

县域产业持续发力,为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注入源源动力。有数据显示日均发出量:高阳纺织品95万件、白沟箱包90万件、满城纸制品90万件、蠡县毛线和麻山药60万件。这些丰富的终端消费品,极大带动快递业务量强劲增长,也吸引着更多快递企业产生集聚效应。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快递企业300余家,快递末端网点达4000余家。

快递进村,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快递是重要渠道。从三五日达、次日达到当日达,随着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日趋完善,农村投递时限不断缩短。

走进曲阳县党城乡党城村快递驿站,大小不一的包裹整齐码放在架子上,村民只需提供取件码,就能直接取件。

曲阳县邮政业安全中心主任辛朝章介绍:“以前人们取快递得去镇上,现在快递服务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大大节省村民取快递时间和交通成本。”

在家门口收寄快递,对于市民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可对农村居民来说实属不易。“与城区相比,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家中时常无人,邮件少、利润薄,导致不少农村地区收寄快递只能去乡镇代收点。要突破快递进村的现实瓶颈,政府必须主动作为,整合资源建立共享机制。”保定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科科长田龙标介绍。

自开展“快递进村”以来,保定市邮政管理局充分调动邮政快递企业积极性,市局干部包联盯办、统一进村标准,重点推动圆通、中通、申通、韵达和极兔等品牌在乡村建立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通过整合邮政、交通、快递企业等多方资源,健全完善村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让网点触达程度越来越深。

高阳县在全县8个镇(街道)165个行政村(社区)设立县、镇、村三级快递服务站264个,推动快递服务下沉;白沟新城加快建设村级快递服务站,域内100余家快递驿站及众多智能快递柜打通快递服务“神经末梢”;蠡县完成快递进村数21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2%,基本实现快递路路通、村村通、天天通……

如今,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实现邮政快递服务全覆盖,村级快递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数量稳步提升。2024年,保定市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7.14亿件,增长105.6%,较全市平均增幅高出73.13个百分点。安国中药材、安国花茶、蠡县麻山药、涞水核桃4个项目连续4年入选国家邮政局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从数据来看,农村快递业务量增幅较为明显,说明农村地区具有巨大潜力。”田龙标表示,随着快递进村持续推进,预计农村快递业务量和投递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技术赋能,助推现代物流“加速跑”

两秒智能识货,自动匹配分拣,一小时发出13000多件包裹……随着智能云仓、无人配送、低空物流等快速发展,对邮政快递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邮政快递业提质效、促转型的重要途径。

3月20日,走进满城区圆通速递分拨中心,大大小小的包裹,经过设备扫描,仅需两秒就能测算出货物重量并识别信息,再经传送带自动根据目的地的不同,将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指定格口。

“借助智能化分拣设备,这些包裹实现精准快速集包,很快就会发往全国各地。”该中心相关负责人王旭介绍,去年公司智能化改造分拣设备,不仅大幅减轻员工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分拣效率,一个快递包裹从中转卸车到装车运输,整个流转时长只有10分钟左右,这比人工分拣效率高出4.5倍。

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再到智能化分拣,智能识别系统的使用,如同给快递公司安装上“灵巧的手”,保证工作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满城区圆通速递分拨中心的改造升级只是保定市快递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保定市加快邮政快递业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转配送智能化水平,通过数字赋能,助推现代物流“加速跑”。

高阳县鼓励快递企业引入智能分拣系统和物流跟踪技术,申通公司新配备智能高速快递分拣设备,增设200个村级格口,实现直接分拨到村,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白沟新城紧盯快递揽投全过程,引导快递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拓展无人配送功能,企业快件日处理量由70万件提升至100万件。

以“新”促新、以“智”提质,去年以来,保定持续加力落实“两新”政策。快递企业也享受到政策红利,纷纷抓住契机上档升级设备,推进“智能+”科技应用,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小包裹、暖人心,小快递、大民生。保定快递业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映射着热气腾腾的市场活力。“随着经济回升向好,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快递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增量。”保定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王海峰表示,接下来市邮政管理局将努力在空间上开拓、在动能上求新,继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做好“物流+产业”“物流+交通”“物流+新质生产力”三篇文章,让“小包裹”既要跑得快又要“跑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