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据河北省政府网站消息,11月21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大力支持农机装备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引导优势农机装备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集成应用。今年,我市新建3台差分基站,在信号覆盖范围内,能够为装有自动驾驶系统的农业机械提供精确的差分信号。同时,鼓励有需求的厂家和企业组织申报相关课题,目前,已成功申报“5G智能食用菌项目”“科技助农”和“农业智能深松机器人”等3项农业领域“机器人+”应用“揭榜挂帅”需求榜单。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农业与科技融合,围绕农业发展瓶颈,整合科研力量,提升创新效能,紧抓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市结合产业现状与发展需求,重点围绕高产优质节水小麦、耐密高产玉米、优质果蔬、高品质畜禽等,开展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培育优良品种。今年,我市新增省审定小麦品种1个(小麦“源育15”),完成登记甜瓜等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7个,设立农作物高产、稳产、抗病新品种市级核心展示示范区1个。不断加大集约化育苗、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以及良种繁育工作力度,目前,全市有培育年育苗量500万株以上的育苗场10余家,蔬菜优良品种应用率在95%以上,繁育的甜瓜优新品种在全国甜瓜产业应用率达15%—20%。

为加强适用京津优质蔬菜品种选育,源头提升蔬菜品质,我市与北京、天津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示范了博美808黄瓜、京采8号番茄、京番303番茄等适宜京津市民消费习惯的优新品种。今年,在文安、大城、永清、安次等地建设试验示范基地4000余亩,引进、示范各类瓜菜新品种29个,示范推广水肥高效利用、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生态防控等4项新技术。同时,组织开展了春玉米、夏玉米和鲜食玉米共30个品种的筛选示范及玉米高精度高质量播种、有机无机复合培肥增效等8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我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科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夺取全年丰收。不断加强与市气象部门协作,发布了《廊坊市冬小麦春季管理暨单产提升服务旬报》《廊坊市冬小麦干热风等级预报》《廊坊市三夏农业气象服务专报》《廊坊市三秋农业气象服务专报》等21期。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参加部、省、市玉米、大豆、谷子等秋粮作物各类网络技术培训,开展设施蔬菜农技提升培训,目前,全市农技人员累计指导千余人次,培训5500余人,解答农技咨询1300余次。

自2017年开始,我市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从农机生产服务、农机市场监管培训、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着手,积极引导作业农机具有序流动,提高作业效率,让农业生产不仅“有机可用”,更有“好机可用”。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永清、大城等7县被评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3年,小麦机械化收获率达100%,机收平均损失率为1.02%。今年,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为1.01%。

我市以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为主要抓手,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数据互联互通、服务高效便捷为目标,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并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4年来,成功申报实施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7个,争取财政资金38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9家,通过应用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系统平台,达到了科学管理、绿色发展、节本增效的目标效果。

我市积极推动农业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一方面,扩充村镇人才队伍。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培训与党建结合、常规培训班与“短平快”专题班结合等方式,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4万余人。同时,按照“一村一名农技员”要求,组织开展县乡村级产业技术服务指导员遴选,共组建了43人的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市级专家组、109人的县级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266人的乡镇农业产业技术服务站和3182名村级产业技术指导员。另一方面,搭建科技交流平台,坚持以农业创新驿站建设为抓手,整合农业特色产业,聚集行业内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聘请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河北农大、省农科院等行业知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组建完善11至20名不等的专家团队,在他们的带领下,针对产业发展和不同驿站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开展技术攻关,组织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新品种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