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专利产业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据河北省政府网站消息,记者近日从省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我省坚持以质量强转化,以授权助转化,以服务促转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专利转化提供“源头活水”。近年来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平均增速超过23%。

我省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专利产业化新模式,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强化政策引导、增强专利产业化制度保障力的同时,突出区域协同,增强专利产业化机制驱动力。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深入推进京津冀专利转化合作协议》,本着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全面合作、协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建立专利转化运用长效联动、专利供需信息互通等5个机制,成立京津冀三地高校知识产权运用联盟,共享京津冀专利开放许可数据5261项。立足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知识产权部门在雄安新区举办多项活动,2023年,吸引京津专利来冀转化1335次,雄安新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卫星互联网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运营中心。

聚焦高价值专利创造,开展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动全省高校加快完成盘活转化。目前存量专利盘点已完成,为专利产业化提供高质量技术供给。同时,鼓励高校建立专利技术转化平台,汇集高校科研团队、企业技术人才、转化运营专家,共建重点培育项目库,积极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全链条跟进技术研发、生产中试、孵化推广进程,形成“边创新、边服务、边推广、边转化”产业化落地模式。燕山大学探索“研发+平台+订单”产业化模式,近三年先后与河钢、宝武、首钢、鞍钢等多家企业签订技术研发科研项目57项,成功转让发明专利64项。

提升经营主体转化能力,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以打造良好转化生态为目标,培育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平台30余家;以完善产业链为目标,围绕电力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培育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打通专利转化堵点为目标,建立专利转化共享工厂。

优化转化举措,增强专利产业化服务支撑力。一是开展金融助企服务。设立知识产权风险补偿基金,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等活动,有效解决产业化资金难题。二是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采取“一企一策”帮扶形式,将知识产权保护从“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延伸,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和高效处置各类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三是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基层成立知识产权帮办中心,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超市”,有效降低知识产权申请、托管、维权、评估、交易、培训等方面服务成本,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一站式”惠民服务。四是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发挥专利产业化政策激励导向作用,有力保障专利产业化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