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聚焦新质生产力 打造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

据重庆市政府网站消息,6月,市经信委公布2024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位于黔江高新区的重庆敏耀粮油等11家企业榜上有名。至此,黔江高新区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7家。

黔江,是渝东南新质生产力的聚集地。今年以来,黔江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紧盯“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这个总目标,突出抓好“双倍增”和“创新报表”两个重点,创新开展“工业特派员”“科创×产业链”“科技大讲堂”三大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主体稳步增长

全年目标提前实现

3月11日至16日,全球最大的复合材料专业展览会——第54届JEC法国复材展在巴黎北郊的维勒班展览中心举行。作为参展商的黔江三磊玻纤,在展会上向全球客商展示了“黔江造”的透明瓦、喷射纱、小号纱等产品。

作为黔江玻纤产业“链主”企业的三磊玻纤,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透明瓦从2018年便开始研发,仅这一个产品投入的研发资金就接近1000万元。”企业负责人说。

去年,黔江围绕打造“50亿级玻纤主导产业集群”目标,指导三磊玻纤建成12万吨EC-R无碱玻纤生产线。企业产能从8万吨飙升至20万吨,产能在行业同比位居全球第十、全国第八。

在黔江,和三磊玻纤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以来,黔江新培育科技型企业65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分别达680家、60家,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完成率为124%,提前完成市级全年目标任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渝东南的占比高达40%。

同时,黔江推动辖区恒信水利公司成为规上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企业。推动黔江区中心医院健康科普基地成功申报市级科普基地。黔江区双新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在上半年跻身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资源要素加速聚集

科创引领产业振兴

4月初,白石镇桑农着急地向镇政府反映,有近60亩的桑树出现大规模萎缩症状,找不到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

黔江区蚕业管理总站接报后,立即组织技术员现场取样。借助市科技特派员平台,联系到市农科院质标所紧急送检。经该所对口联系黔江的科技特派员余鸿雁检测很快确定了原因。

在余鸿雁的建议下,桑农们加强了田间管理,生病的桑树逐渐开始恢复健康。

人才,是科研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今年,黔江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69名,围绕畜牧、水果、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已组织开展集中服务活动4场,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技术服务50余人次。

同时,黔江深入实施“科创×产业链”行动,聚焦重点发展产业,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引导作用和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强化科技服务指导,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强化科技项目引导,开展重点行业/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征集,向市科技局推荐2024年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科技项目19个、申报资金570万元,下达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46项。区中心医院成功申报5项市自然科学专项基金。

科创生态持续优化

科技成果不断转化

“我们不在黔江,银行居然派人专程上门解决签字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好好发展,才对得起这样良好的发展环境。”新近获得续贷,解决了流动资金燃眉之急的黔江某科技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这家研发和生产磁软、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科技企业,已累计从重庆银行黔江支行获得贷款1000万元。此次续贷时,因企业相关人士不在本地无法落实续贷担保。银行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外省找到企业相关人士,完成了担保签字手续。

科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助力。黔江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今年已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9笔、4875万元,累计发放4.38亿元,有效缓解了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优质的金融服务,是黔江科创生态持续优化的缩影。黔江大力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成功举办青年学生创新创意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2024年黔江区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成功引进总投资3亿元的尿激酶提取及周边产品生产项目,“一对一”指导60家次规上工业企业做好研发投入归集、科技项目立项等工作。

话“新”篇——

黔江将狠抓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提升,努力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发挥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和科研项目引导作用,推动市科技局对口帮扶科技项目、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归集指导服务,做到应报尽报、应统尽统;用好科技创新成效考核“指挥棒”,引导规上工业企业、非企业法人单位加大研发投入。

狠抓“创新报表”提档进位。充分发挥创新报表工作专班办公室作用,落实日常调度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全力锻长板补短板,着力在战新产业培育等指标上取得新突破,特别是战新产业培育方面,努力交出高分创新报表。

狠抓“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进一步推动相关规划落实,将项目、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同时持续走访企业、挖掘潜力企业进入储备库培育,积极动员后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全年培育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狠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策划开展一批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合作,转化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科创×产业链”行动,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引导作用和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强化科技服务指导,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