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政府网站消息,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1年,彭水把促进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头等大事,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各类就业帮扶措施和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03万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规模高于去年。
加大政策支持
创新优化就业服务
今年1-12月,彭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数。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项就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今年,彭水聚焦城乡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困难群众,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东西部劳务对接”等活动,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精准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充分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目前,彭水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5场,为各类用工企业进行招聘,提供管理工、普工、技术工、家政、服务业等各类工作岗位帮助求职人员实现就业。
同时,将脱贫人员创业贷款金额提升至20万元,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助力就业增收。目前彭水已为脱贫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15万元,帮助脱贫人员成功实现创业。
做好就业工作,政策既是基础,也是坚实“后盾”。
2021年,彭水积极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健全完善用工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开展送岗上门服务,为脱贫人员、低收入人员等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目前,彭水已多方收集县内外用工岗位信息5万余条,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带岗直播、微信公众号、抖音、宣传单等进行宣传推送,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同时,在全市率先制定就业帮扶基地创建优惠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已创建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基地5个,吸引各类人员就业155人,其中带动脱贫人员就业98人。
加强精准帮扶促进困难群体就业
目前,彭水县脱贫人员就业50300人,就业规模高于去年,其中易地搬迁人员就业6545人。
莲花村是彭水1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在政府的帮助下,王胜权和老伴搬进莲花村,住进新房子。
“如今我们两口子都在食用菌就业扶贫车间‘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说起如今的生活,王胜权言语间满满的幸福感。
像王胜权这样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增收的在彭水还有很多。
近年来,彭水县人社局把促进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通过延续和完善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保持创建的就业扶贫车间运行正常,有效带动脱贫人员就业。
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能培训是稳定就业的关键。
近年来,彭水进一步拓宽失业待业、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该类人员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截至目前,彭水县人社局组织完成技能培训5322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30.5%。培训的主要专业有重庆火锅调味、中式面点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美容师、农村适用技术等,确保有培训意愿的脱贫人口应训尽训。
深化渝鲁协作
扩大就业渠道
2021年,彭水深入落实鲁渝劳务协作,实现农村劳动力553人就业,完成市里下达任务315人的289.6%,其中脱贫人口就业数391人,完成市里下达任务135人的289.6%。
如此佳绩,彭水是如何做到的?
近年来,彭水持续认真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聚焦健全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体制和工作体系,深化劳务协作机制,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增强就业脱贫稳定性。
首先,进一步加强与山东人社部门衔接,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并加大组织输出,落实稳岗政策。目前,已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321人,其中脱贫人口就业数182人。
其次,加强鲁渝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7月22日,2021年鲁渝协作非遗技艺“彭水苗绣”培训班在鹿鸣乡开班,全乡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学手艺。
近年来,彭水紧扣传承、开发利用彭水苗绣,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宗旨,组织当地留守妇女和困难群众学习苗绣技艺,并以订单式生产方式促进他们创业增收。
下一步,彭水将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优势,保持现有就业创业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强化就业帮扶、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进一步促进就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