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 聚力打造五大百亿产业集群

据重庆市政府网站消息,钢铁锤炼声、建材碰撞声、机器轰鸣声……10年前,承载着一代大渡口人记忆的声音,随着重钢集团的环保搬迁而逐渐消散。

跳出钢铁谋产业。10年以来,大渡口区努力克服产业转型阵痛,坚持绿色引领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重构推动经济重塑,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基本实现产业体系的“再造”。

如今,面对历史机遇期、战略黄金期、转型关键期“三期叠加”和战略重点区、功能核心区、高新拓展区“三区融合”的新局面,大渡口有足够的底气,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要求,培育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重庆小面“五大百亿”产业集群。

转型提质 从“一钢独大”到“五业共兴”

曾经的大渡口区,工业体系围绕钢铁产业构建。

2011年,重钢集团环保搬迁,虽然搬走了大渡口区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却也点燃了大渡口产业转型的第一个火种——以“三峰环境”为龙头的生态环保产业。

如今,大渡口区共培育生态环保企业126家,涵盖10种细分领域,基本形成了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友好型新材料为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体系,生态环保也已成为大渡口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此外,围绕“国际复合”打造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将有效拉长复合材料产业链,可满足节能环保、智慧创新等产业的供给侧需求,也成为大渡口区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如果说生态环保、新材料产业上是“从有向优”迈进,那大渡口区的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特”的跨越。

近年以来,大渡口区开始探索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路,于全市率先从精准医疗行业的大范围中细分出“体外诊断”行业的区域,不断夯实产业链、健全生态链。

聚集92家IVD(体外诊断)企业,占全市2/3以上;先后引进迪安诊断等10家上市公司在区注册企业16家;打造全市首个重庆精准医疗生物产业科技园;在全市率先设立运行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在体外诊断的大健康赛道上,大渡口区跑出了加速度。

搭建智能视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字内容为主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集群,企业数超过200家,累计开工项目达68个;挂牌重庆市小面产业园,吸引20多个重庆小面品牌企业相继入驻,销售、金融等链条资源也在加速入局,以小面产业为主导的快销品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布局……

如今,大渡口已呈现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快销品产业“五业共兴”的良好局面。

护航发展 载体提能级,服务优水平

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支撑。

重庆天安数码城是大渡口发展产业总部经济的龙头载体项目,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中元汇吉、迪安诊断等650家企业入驻其中,近8000名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于此。园区重点布局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重庆市首个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在园区揭牌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当下,园区三期项目正在提速建设中,体量相当于再造一个“天安”。

占地约1.7万亩的重庆建桥工业园,有A、B、C3个园区,是我市首批市级特色工业园区,A、B区全域纳入高新区拓展园。园区先后吸引4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不乏三峰集团、海康威视、国际复合、红九九、华伦医疗等产业龙头企业,是该区打造“五大百亿”产业集群的又一主战场。

大渡口区还正在根据“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孵化链条需要,围绕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微企梦工场、天安T+SPACE等重点双创载体,努力打造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双创发展载体体系。

此外,大渡口持续提升的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支撑五大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精心打造“商事服务创新平台”,推出开办企业“四个一”全流程办结;

以“智慧监管”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先后建立“互联网+特种设备”管理云平台、液化气瓶安全追溯平台、“智慧监管”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四大平台;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制定前后台联动办税的岗责机制,实现多种业务一次性办结,30个事项顺利前移,减少办税环节41个,压缩办税时间76%;

……

近年来,大渡口区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走、项目就在哪建、人才就往哪聚。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大渡口区新增市场主体4734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41%。

动能释放 向楼宇要效益,以创新促发展

走进重庆天安数码城5号楼,如同走进了一个庞大的医药产业园区:

这里聚集了铂肴检验、兰卫检验、润达医疗、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10余家企业,从体外诊断试剂、设备的生产,到提供专业的检测咨询,从机器人自动化检测到实现精确诊疗,应有尽有。

“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这句话在重庆天安数码城5号楼得到了生动诠释。

地少,是大渡口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以单位面积产出论英雄,向“楼宇”要效益,正是大渡口区的破冰之举。

近年来,大渡口利用新开发楼盘和盘活闲置用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速产业集约化、高密度发展。以加快天安云谷三期建设,强化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微企梦工场等平台功能为路径,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渡口助力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又一动力。

今年,该区围绕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组建“重庆市体外诊断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拓展思路,抓住机遇,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做大做强。其中,体外诊断龙头企业中元汇吉将营业收入的15%作为研发资金,成为创新驱动之典范。

另外,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领域,该区组织企业赴绵阳与西南科技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支持芝诺大数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源共享”的原则与渝台公司合作建设人才实训基地。

未来,大渡口将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契机,推动高新区建桥园创新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加快打造一批协同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