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专家分析称,得益于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中国出口贸易保持高增长且超出市场预期。而受到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飞涨、国内疫情散发抑制消费等因素影响,进口表现相对不如预期。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0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海关数据看,今年一、二、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9.7%、25.2%和15.2%,呈现逐步回落态势。考虑到2020年外贸高基数的影响,今年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中国外贸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全年仍然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9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加快至28.1%,高于市场预期。中国的出口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保持正增长。
谈及中国9月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且高于市场预期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分析称,首先,欧美国家的生活恢复快于生产,且欧美国家发放财政资助一直持续,民众手中额外收入增加,刺激了消费,国际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其次,欧美国家基本在7、8、9三个月集中采购消费旺季万圣节、圣诞节所需物品,助推了中国出口的增长。而与中国出口产品有较强竞争关系的越南、印度受到疫情冲击较为严重,这一客观条件给中国出口创造了更多机会;再者,9月出口的产品受到有序用电的限制程度较轻,生产得到一定的保证。
黄卫平教授预测,总体来看,中国今年第四季度的出口增长或会出现一定回落。他说:
“第一,去年第四季度的基数增大了,因此出现增速的回落是必然的。第二,其他国家也在逐渐地恢复生产,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替代增加。第三,中国正在有序用电、双控双减,实际生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对几个出口大省,例如,广东、江苏,影响较大。”
此外,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9月进口增速为17.6%,逊于市场预期且为年内最低。而进口金额达2389.8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环比增加1.3%。当月贸易顺差为667.6亿美元。
关于进口增速略低于预期的原因,黄卫平教授指出,首先,市场预期本就过于乐观;其次,目前国际大宗产品价格飞涨,抑制了进口;再者,中国多地疫情散发,消费没有得到足够释放。黄卫平教授说:
“8月之后疫情在中国福建、江西等几个地方出现了多点散发的情况,不仅影响了生产,更是对旅游业影响较大,当各个地方防控疫情政策收紧的时候,消费就受到一定的影响。而9月中国制造业PMI已经掉到50%以下,这说明制造业的活跃程度没有想象得那么高,而制造业下降肯定对进口需求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太高有关,很多企业未必愿意现在花这么多价钱去进口很多商品。”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9月30日发布2021年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总体而言,中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黄卫平教授强调,中国进出口取得这样的成绩最主要得益于优秀的疫情防控效果,加之中国拥有相对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减轻了疫情对于生产的冲击。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表示,总的来看,当前影响外贸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比较多。一方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量稳质升的发展态势有较好支撑。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
而根据统计,今年1-9月,中俄贸易额为1025.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中国对俄出口474.01亿美元,增长32.4%;中国自俄进口551.28亿美元,增长27.6%。统计显示,9月当月,中俄贸易额为134.6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66.01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68.6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