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3月份进出口降幅收窄

随着企业开始复工复产,中国3月份进出口降幅较前两个月收窄,但分析师警告称,随著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大幅下滑,出口前景黯淡。

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继1-2月下降17.2%后,3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6.6%。

3月份进口同比下降0.9%,相比之下今年前两个月进口下降4%,而经济学家之前预测上个月进口下降10.0%。随著中国在遏制疫情取得进展后采取行动重启经济,对农产品、大宗商品和医疗物资的海外采购增加。

总体而言,3月份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99亿美元,今年前两个月为逆差71亿美元。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邢兆鹏说,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受新冠疫情困扰时有些产品未能得到交付,这部分产品的出货对3月的出口构成了提振。

防疫措施几乎令今年前两个月的所有经济活动暂时停摆,其中包括对外贸易。考虑到春节假期因素,每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会被放到一起公布。

当中国企业从3月开始重振旗鼓时,新冠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其他大部分地区,这抑制了中国出口商所依赖的许多西方市场的经济活动和消费需求。

邢兆鹏说,中国出口商面临的困难是新冠疫情下海外需求日益减弱,以及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他预计中国第二季度出口将较上年同期下降20%左右。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经过政府在复工复产方面的努力,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已经恢复至少70%的产能。不过商务部官员在周二公开表示,随著现有海外订单取消,同时新订单枯竭,对很多出口商面临的挫折感到担忧。

来自欧美这两个中国最大贸易夥伴的需求已经下降。3月时,对这两个市场的发货同比减少逾20%。

中国海关周二表示,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作为一个整体首次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洲需求迟滞是原因之一,但也归因于英国1月底脱离欧盟。

随著中美贸易战升级,东盟去年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不过,官方数据显示,尽管与美国的贸易总额下降,但随著两国实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在今年前三个月大幅增加。海关发言人李魁文表示,1-3月份,中国来自美国的大豆、猪肉和棉花进口量分别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10%、640%和43.5%。

官员和分析人士说,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情况相对较好,因为这些市场受疫情的影响较小。此外分析师表示,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关税后,一些电子产品也在通过该地区转运。

世界贸易组织(WTO)此前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将较2019年下降13%-32%,不过该预测可能会受到疫情如何演变的不确定性影响。根据该预测,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可能会超过2008年和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全球商品贸易下降了12%。

为应对需求面受到的冲击,中国政府出台了旨在稳定贸易的政策,包括降低部分费用并将中国的大型外贸交易会改为线上举行。

为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中国向金融体系注入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流动性,下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免了小企业税费,并延长了家庭和企业借款人的贷款偿债宽限期。

但在许多国内经济增长指标降至数十年来最低水平的情况下,仍很难预测中国消费者的进口需求规模。

在今年1-2月份期间,衡量消费的关键指标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超过20%。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在本周五发布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