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公布的两项调查显示,8月份美国工厂产出继续增长,但就业状况喜忧参半,这可能表明新冠疫情给美国制造商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就业疲软如果持续下去,将给几个月来遭受疫情封锁措施打击而眼下刚刚开始回暖的经济构成威胁。中国和德国等其他制造业大国的工厂就业也持续萎缩。
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 简称ISM)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新需求激增和出口订单加快的推动下,美国8月工厂产出以2018年11月以来的最快速度增长。ISM表示,8月份产出指数为56,高于7月份的54.2。
但企业还在不断裁员,反映出对未来前景的谨慎和对疫情发展的担忧,这种担忧也促使雇主试图让生产线上的工人保持更大的间距。
不过数据公司IHS Markit公布的另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工厂的就业增速是2019年11月以来最快的,而整体产出增速为去年1月以来最快。该公司表示,8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为53.1,高于7月份的50.9。
该数据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环比扩张,低于50意味著活动萎缩。
这两项调查都显示,随著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春季和初夏的抗疫封锁措施之后不断重启,需求已经回升。8月ISM新订单指数为67.6,创2004年1月以来最快增长步伐。
ISM制造业调查的负责人Tim Fiore表示,他对8月新订单激增感到意外,并对未来几个月寄予厚望。
“我看不出这种增长有什么理由不会持续,也许力度没有这麽强,”他说。“我认为现在趋势不错。”
Fiore预计,就业将随著产出的增长而回升,但也有值得担心的迹象,特别是被疫情重创的飞机制造等领域。
“情况正在好转,但我非常担心永久性裁员,”他说。
波音公司(Boeing Co., BA)已表示将裁减1.9万个岗位,并在7月份警告说可能会进一步裁员。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总体来看,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比疫情暴发前的接近1,290万个减少了近80万个。
其他国家的产出也有所反弹。IHS Markit公布,8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52.8升至53.1,显示出制造业活动创下2011年1月以来的最快扩张步伐。
欧洲工业强国德国也实现了更强劲的复苏,8月份PMI从7月份的51.0升至52.2,为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可即便在中国和德国,虽然一度疲软的出口订单开始回升,但制造商却仍在公布裁员消息。
在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方,工厂就业人数普遍减少,只有缅甸和土耳其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这表明制造商对8月份产出反弹能否持续持怀疑态度。
在新增感染病例大幅上升且被迫重新实施疫情限制措施的一些国家,工厂产出也遭受挫折。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越南和菲律宾。
随著封锁措施的解除,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市场的零售额5、6月份强劲反弹,但7月份有所放缓。与此同时,投资支出一直低迷,商业信心仍弱于大流行前的水平。IHS Markit表示,设备和工具制造商的反弹尤其疲弱。
IHS Markit首席商业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工厂和机械等投资品生产商报告了最疲软的订单增长,工作岗位流失仍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
欧盟统计机构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欧元区有34.4万人失业,失业率从6月份的7.7%升至7.9%。这是4月份以来的最大升幅,当时欧元区还在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
7月份西班牙制造业活动在恢复增长后出现下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增病例激增的影响。
由于疫情反弹的威胁依然存在,加之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经济活动要恢复至大流行前的水平,想必将是缓慢而坎坷的过程。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Alex Holmes表示∶“外部需求缓慢复苏,可能推动亚洲出口导向型制造商的状况进一步小幅改善。” Holmes说∶“尽管如此,经济产出可能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回到危机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