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8家设施参与着床前诊断相关研究

据日本媒体共同社消息,关于在放回子宫之前调查体外受精的受精卵染色体有无异常,以降低流产率、提高出生率的着床前诊断,日本妇产科学会正在开展验证其效果的临床研究(研究负责人:德岛大学研究生院医齿药学研究部长苛原稔)。17日获悉,参加该研究的设施有78家,分布在30个都道府县。对象是体外受精连续失败2次以上的女性以及反复流产的女性,争取收集3500例以上的数据。

有意见指出此举可能涉及对生命的筛选,再加上率先开展的国内外研究中,效果未得到显示。日本在实施时,需要做出细致的说明。

日本妇产科学会从今年全面启动了临床研究,在怀孕第12周评估妊娠持续的占比等。检查每个受精卵需要花费5万~1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3261~6522元)。

受精卵的质量与不孕治疗成功与否的关系很大。有意见认为女性若为高龄,那么染色体数量容易产生异常,即使放入子宫也不会发育,将导致流产。因此有人期待若进行调查,把染色体数量无异常的受精卵放入子宫,那么大概会成功诞生婴儿。

该检查的做法是,把体外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培养到适合妊娠的被称为“囊胚”的状态,然后取出今后会成为胎盘的细胞的一部分,调查染色体数量有无异常。

该学会已率先实施的小规模研究显示,若限定为受精卵被放回子宫的人,那么出生率得到了改善;若包括未能获得受精卵的人,那么出生率则没有改善。美国的生殖医学会也已发表见解,指出“要作为日常诊疗(方式)提供给所有不孕患者,科学依据还不充分”。

日本妇产科学会相关人士指出“如果增加患者人数,也许能得到期待的结果”,决定今后开展规模更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