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扮演经济复苏领头羊,零售数据再度欠佳

7月份经济延续了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趋势,但由于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不断增多,加之中国政府放松了刺激力度,复苏动能有所减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工业部门在7月份继续扮演经济复苏领头羊的角色,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与6月份增速持平,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5.0%。

相比之下,零售额数据可能更令人担忧。这项备受关注的消费指标在7月份同比下降,而人们此前预计,在4月份中国各地餐饮和零售业恢复运营后,7月份零售额将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水平,这是零售额数据连续第二个月令人失望。

7月零售额同比下降1.1%,好于6月份的同比下降1.8%,但逊于经济学家预期的同比持平。今年1-7月,中国每月零售额同比均为负增长。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综合来看,周五公布的数据表明,继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2%之后,中国经济反弹的最强劲势头可能已经过去。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好于预期。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驻香港的亚太研究主管Michael Spencer表示∶“虽然只是单月数据,但7月份数据的表现印证了这样的观点,即第二季度经济迅速回暖的一幕不会重演。”

这家投资银行曾预测中国7月份零售额将增长1%,不过Spencer指出,虽然商品零售额已全面回升,但公共卫生担忧挥之不去,仍在阻碍餐饮和其他服务业的复苏。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你不允许电影院开放,并告诉人们你应该别去餐馆,你就应该预料到那些行业的复苏必然会落后,”Spenceer说。 “需求无法回暖,因为人们被告知要小心。”

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实施了严格的封锁措施,中国GDP大幅收缩,但随后在第二季度实现增长,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期内实现GDP同比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周五的数据虽然略逊于预期,但显示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仍处于正轨之上。但丁爽警告称,经济增速很难进一步加快。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表示,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仍维持在5.7%,青年人口的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国家统计局没有提供更具体的分项数据。城镇调查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状况的主要官方指标。6月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跃升至19.3%。

失业率上升再加上许多中国居民收入停滞不前可能会给消费领域带来更大压力。今年,消费领域的复苏一直落后于其他推动经济的领域。

即便如此,这些数据中还是有一些亮点。1-7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较1-6月3.1%的降幅收窄,也略好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在宽松信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投资快速反弹,今年前七个月同比增速升至3.4%,同时住宅销售同比增长0.4%,为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尽管弱于市场预期,但7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和零售数据均受到汽车行业复苏的提振,汽车产销量均强劲增长。

随著经济复苏的基础更加稳固,中国央行上周表示,将调整后疫情时期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遏制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投机行为。根据周二公布的数据,随著金融监管机构采取行动控制不断上升的债务风险,7月份银行和非银行信贷都明显回落。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杨宇霆(Raymond Yeung)表示,尽管央行的货币宽松力度较之前有所减弱,但考虑到今年剩余几个月经济仍面临的挑战,中国央行距离收紧政策立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出口数据好于预期,但美中对抗加剧尤其给中国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重新抬头以及中国企业在多个发达西方国家面临更加敌对的商业环境,经济学家怀疑稳健的出口局面还可以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