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早间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这是该指标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不过,累计降幅仍然较大∶1-5月份该指标同比下降19.3%。
此前4月份,该指标同比下降4.3%,降幅比3月收窄30.6个百分点。1-4月则降27.4%,降幅比1-3月收窄9.3个百分点。1-2月下降38.3%。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称,5月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成本上升压力明显缓解。
5月份,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84.29元,同比增0.21元,增加额比4月明显减少1.00元,缓解了3、4月份以来单位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
其次,工业品价格变动增加企业盈利空间。5月份工业品购进价格回落幅度明显超过出厂价格回落幅度,有利于增加企业盈利空间。
再者,在成本压力减缓、市场需求改善、相关扶持政策效果显现等多重有利因素作用下,石油加工、电力、化工、钢铁行业利润明显改善。
其中,石油加工行业利润由4月份全行业亏损218.0亿元转为5月份盈利116.2亿元,同比增长8.9%。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增长10.9%,4月份为下降15.7%。
此外,当月投资收益大幅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利润明显改善。
朱虹还表示,5月份工业企业经营转好还体现在,首先,企业盈利水平提高∶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0.29个百分点至6.82%,环比更提高1.15个百分点。
同时,企业亏损状况有所好转。5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增亏幅度比4月收窄11.0个百分点。
此外,产成品库存压力有所缓解。当月产成品存货周转环比降0.8天至20.9天。
不过,朱虹表示,尽管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增长,但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依然偏弱,利润回升的持续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一是工业销售增速有所放缓,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比4月份回落3.7个百分点。
二是利润转好行业数量有所减少,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利润增速比4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比4月份减少12个行业。
去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11月的同比增5.4%转为下降6.3%。
2019年该指标同比下降3.3%。2018年、2017年同比各增10.3%、21%。
上述数据按可比口径计算,考虑了统计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增强、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等因素影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