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供应管理协会CEO:疫情不会破坏全球贸易增长和资本流动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CEO对MNI表示,新冠疫情不会破坏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贸易增长和资本流动。

供应管理协会(ISM)CEO 托马斯?德里(Thomas Derry)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实说,全球化消亡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全球化正在被重新定义”。

德里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往往意味着中国制造和从中国采购。目前东欧和拉丁美洲国家正在充当这样的角色,因为中国过去几十年‘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在。

德里称,新冠疫情期间的运货严重延迟也暴露了低成本的零部件跨境组装存在的弱点。目前医疗口罩等物资对远程供应网络的依赖加剧了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的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德里称,“当前的危机中可以明确一点, 高效、价格驱动的供应链的隐藏成本是弹性的”。

中国商务部周四表示,新冠疫情不会动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也没有引发资本外逃。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是各国企业多年来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是各经济体要素成本、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哪个人、哪个国家能够随意改变的”。

德里也认可这一观点,他表示,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方面“太重要”、“太先进”,全球企业“无法妥善撤离”。

根据ISM周二发布的新冠疫情影响调查显示,亚洲和欧洲供应商的平均投入订货到交货时间翻了一倍,而中国的滞留时间是最长,达到222%。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预计到4月末之前投入交货时间将进一步延长。

德里称,“供应面正在改善”,但需求面“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

-竞争优势

他表示,在这场疫情危机中越来越明显的是,2018-2019年施加的关税压力让一些企业占有了供应链调整的先机。寻找其他关税豁免国的供应商、建立库存或让供应链最后一环靠近终端市场为一些企业“带来了些许竞争优势”。

德里表示,“企业也意识到区域化供应链的好处”。这包括更贴近客户、为最后交付提供定制的服务。

这些私下的激励因素让德里对一些共和党议员提出的美国企业将供应链迁回本土要求产生怀疑。与此同时他建议,设立税收激励,这样“我们有能力在危机时期加大投入”或储备医疗物资可能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