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宣布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支持经济复苏

中国央行周五傍晚宣布,3月16日起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人民币5500亿元,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出台的最新经济刺激政策。

根据央行公告,此次降准包括两部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

央行表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4000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额外定向降准则将释放长期资金1500亿元。

根据央行,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将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每年还可直接降低银行付息成本85亿元,通过用市场化改革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

中国央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考核制度,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的大中型商业银行给予0.5个百分点或1.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优惠。

中国央行表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导致中国经济几乎停摆,企业停产,居民居家避险,而随著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国政府工作重点正逐步转至提振经济上。

此次降准前夕,国务院已作出明确部署。3月10日国常会要求,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帮助复工复产,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调控力度,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并下调逆回购、MLF利率来引导LPR下行等,为企业提供流动性、并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