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导致中国和全球经济活动陷入停滞之际,中国生产者价格下滑和消费者食品价格上涨叠加而至。
2月份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重新陷入通缩区域,这是需求疲软和持续数周的工厂停工造成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表示,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的PPI在2月份同比下降0.4%,恢复了长达六个月的通缩局面,1月份仅上涨了0.1%。
与此同时,2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2%,较前一个月5.4%的涨幅有所收窄,原因是非食品类价格增长放缓,超过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CPI数据与经济学家的预期基本一致。
方正证券(Founder Securities)驻北京经济学家杨为?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正促使中国经济出现分化∶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但对中国企业来说,定价能力持续疲软。
杨为?说,疫情让决策者面临棘手问题∶中国国内需求正在复苏,而海外需求却在减弱。
据数据服务提供商Wind提供的信息,2月份中国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大涨21.9%,涨幅高于1月份的20.6%,创下2008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当时食品价格大涨22.1%。2008年,中国决策者曾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大举降息,全面推高了消费者通胀。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称,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各地为抑制疫情实施的交通运输管控措施以及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令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另外有的居民出现囤购和抢购行为。
中国在过去一个月里推出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复工的措施,包括大幅削减租金和社保缴款、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等。中国央行上月还下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并向金融系统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以支持银行向受疫情冲击的企业放贷。中国国务院还宣布了对小企业的减税措施,并要求国有银行发放更多低息贷款,同时为借款人提供更长的还贷宽限期。
中国虽然采取了调控措施,但仍难以抑制猪肉价格上涨。非洲猪瘟疫情让中国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引发猪肉价格上涨。杨为?表示,2月份猪肉价格同比飙升了135.2%,涨幅创出纪录,这是令人沮丧的信号,表明非洲猪瘟的影响没有消失。他预计猪肉价格的上涨将至少持续到上半年结束。许多经济学家去年预计,由于猪肉供应增加,今年年初猪肉价格的涨势将有所放缓。
2月份仅猪肉价格一项就将整体消费者通胀推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将食品价格升速推升至历史新高。1月份猪肉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116%。相比之下,2月非食品价格仅上涨0.9%,低于1月份1.6%的涨幅。
受1月底春节假期影响,北京居民对食品价格上涨已有心理预期。不过疫情的爆发更加剧了这种担忧。一位姓Liu的退休人员说,她现在买白菜要多花30%的钱。白菜是中国北方最常见的绿色蔬菜。
Liu表示,猪肉价格上涨得更多,特别是在超市。她说,她有时候会去早市,那里便宜一些。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周一表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正接近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就在同一天,全球金融市场遭到抛售,意大利官员则把针对北部诸多省份的封锁措施扩大到全国。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的食品价格通胀短期内可能限制中国放松政策的空间。
胡伟俊说,考虑到目前供应链面临瓶颈,央行短期内过度放松政策是没有意义的,这只会加剧通胀问题。
他预测,央行可能分阶段通过力度较小的措施向银行系统注入更多现金,减少银行必须留存的准备金规模,但本月可能不会采取更激进的降息措施。
荷兰安智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G Bank N.V., INK.YY)的经济学家彭蔼娆(Iris Pang)表示,如果油价下跌带来的通缩压力与步履蹒跚的经济状况相叠加,可能会打击企业利润率,降低工资水平,并最终冲击到消费。
她说道,到那时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
麦格理的胡伟俊表示,也有一线希望∶尽管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但到目前为止,美国银行体系似乎还未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油价大跌的影响,所以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目前看来仍然不太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