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2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7%,创22个月新高,显示货币政策持续松动后流动性趋于宽松。
中国央行周四午后公布,12月末M2同比增长8.7%,较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创2018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当时增幅为8.8%。
同时,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较上月有所减少;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环比继续增长。
此前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较上月激增1.1倍;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5万亿元,环比更增1.83倍;M2增长8.2%,则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去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4.64万亿元,齐创历史最高纪录。
12月份M2明显强于预期,新增贷款则稍稍强于预期。
根据《华尔街日报》对经济学家调查的预期中值,12月份中资贷款机构发放的新贷款或为人民币1.1万亿元,M2预计增长8.3%。
为提振经济,以及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压力,中国央行在9月份宣布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后,11月份又相继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利率,以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中国央行同时公布,12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4%,流通中货币(M0)增长5.4%,均高于前值。
11月末M1和M0分别同比增长3.5%和4.8%。
中国央行数据还显示,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此前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2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中国央行同时表示,12月起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
去年9月起,央行已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