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莫斯科国立心理教育大学专家发现了人格特点与违法行为之间的新联系。研究结果发表在《心理学于法律》杂志上。
文章指出,目前,专家注重研究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违法犯罪分子,但对边缘型心理异常人士的攻击因素仍然研究得不够。而在这类被告人中,人格障碍和器质性心理障碍患者居多。
专家表示,现在的攻击行为解释模型将行为看作是人格因素和情景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不同于仍在使用的倾向其中一种因素的简化版模型。
莫斯科国立心理教育大学法律心理学系临床和法庭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法里特·萨富阿诺夫表示:
“研究表明,具有人格障碍的违法犯罪分子的偏攻击因素占上风,而攻击抑制因素不足,心理健康的罪犯则相反。”
专家指出,偏攻击因素包括示范、兴奋、不成熟、高自尊、以自我为中心等,攻击抑制因素则包括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倾向、焦虑、控制欲望、恐惧惩罚、负罪感和移情能力等。
专家共对325名伤害罪案的被告人进行了研究,其中既有心理健康人士,也有人格障碍和器质性心理障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