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工业复苏速度快于预期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中国工业复苏速度快于预期。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7,这意味着生产活动有所增加。许多分析家曾预测5月份该指数会低于50。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其生产活动在疫情造成衰退后开始增长的大经济体。

一方面,这些统计数字自然表明经济形势正在逐步稳定。2月份中国PMI指数一度跌至创纪录的35.7之后,3月份这一数字已经达到52。不过当时中国国家统计局警告不要过于乐观:该指数增长可能是由于2月份基数较低所致。然而4月和5月制造业活动的积极数据可以证明中国工业生产已经连续第三个月保持稳定增长。

但是,其中的新订单指数仍然很低,为35.3。这意味着目前中国的产量增长快于外部需求。实际上,按照IHS Markit的说法,2月份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新冠疫情已在世界范围迅速蔓延,大多数国家推出的防疫措施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从而阻碍了经济和商业活动的恢复。可能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五月份的PMI值低于50,这意味着生产活动减少。在此背景下,中国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扭转现状,通过复工、放宽防疫措施并使经济和社会生活重新进入正常轨道的国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徐雪梅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此指出:“中国的经济回弹速度是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的。5月PMI公布的数据上,美国ISM制造业PMI为43.1,欧元区为39.4,日本为38.4,韩国为41.3,都显著低于荣枯线,疫情对其经济活动的干扰远未结束。而中国PMI重回扩张区间,说明复工复产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国家,国内生产秩序在持续好转。”

如果考虑到2月份的经济衰退,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生产活动保持着创纪录的增长。但是将如何应对中国产品(尤其是出口产品)消费市场萎缩的问题?根据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2020年3月全球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1.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自2008年上次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韩国、美国、印度正遭遇生产活动的最大降幅。同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大量参与意味着中间产品在本国生产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很高,例如,印度电子产品制造商中有60%依赖中国的中间商品。在机床和设备的生产中,这种依赖度为47%。这里不由得产生一个问题:中国生产活动如此迅速增长是否会导致积压,并在未来进而加剧经济问题?

徐雪梅专家驳斥了这些担忧。在她看来,尽管中国以前一直在通过增加出口来应对危机,但这次政府将堵住押在了国内市场:正是它应当让国家走出衰退。

徐雪梅专家说:“疫情拖累其他国家经济增长,这对我国外需的负面冲击恐怕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我认为,积极刺激内需有助于对冲外需疲弱的影响,帮助我们国内企业渡过难关。政府要出台更多的惠企措施,企业自己也要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国内市场调研,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我认为不会大规模出现积压商品和货物的情况。一是,海外疫情发生这么久,我国企业已经对外需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不会盲目扩大生产。二是海外也开始解除封锁措施、推进复工复产,外需将出现复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将更为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