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杭铁路湖州段全线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8月24日,湖杭铁路站前Ⅱ标最后一孔长32.6米、重900吨的箱梁架设到位,标志着湖杭铁路湖州段全线架梁施工全部完成。截至目前,湖杭铁路湖州段已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占总投资的61%,路基开累形象进度91%,桥梁开累形象进度87.4%,隧道开累形象进度97.6%。湖杭铁路有限公司工程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8月到12月,湖杭铁路进入线上无砟轨道和桥面系施工;明年1月计划实施铺轨;4月准备验收并进行联调联试;7月转入运行试验阶段;9月实现通车,迎接2022年杭州亚运会。

湖杭铁路是首个浙江省控股的高速铁路项目,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由浙江省交通集团牵头投资,与沪昆客专浙江公司共同推进建设。线路全长137.8公里,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全线串联湖州(接轨站)、德清、杭州西、富阳西、桐庐东、桐庐(接轨站)6个车站,是国家重点项目和杭州亚运会配套工程,对于推动完善长三角城际铁路网和加快实现省域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

湖州市沪苏湖与湖杭铁路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亚运会前通车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由原批复施工工期42个月已调整为33个月。自2019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湖杭铁路湖州段一直以建设高速铁路示范线为目标,加强数字赋能,倡导绿色环保,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高铁建设。

智能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德清金鹅山村,中铁十一局的德清制梁场已完成284孔箱梁预制任务。在这个占地12多万平方米的梁场内,有序分布着试验室、拌合站、生产区、钢筋加工厂、存梁区和智能控制中心等功能区。

德清制梁场副总工纪忠杰说:“我们主要围绕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实现项目管理上的全面优化。”

管理人员坐在智能控制中心,打开智慧大屏,三维空间数字化模型可实时反映现场生产概况、人员进场、材料进场及消耗、设备位置及运行、环境监测、工序状态、产品位置等情况。管理人员还可通过远程操作监控箱梁预制场施工全过程,并将调度系统与现场视频监控结合,实现远程调度。

在这个智慧化管理的梁场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上,钢筋可自动调直、上料、剪切、弯曲、搬运和码放,施工人员只需按下开始按钮,设备自动完成钢筋加工全过程。混凝土拌合站内,砂石上料和混凝土管道泵送实现无人化操作,浇筑一孔梁的时间缩短1小时,工效提高18%。“传统钢筋加工作业需要22人,现在只需要8个人,人工减少64%。” 纪忠杰介绍,“以往钢筋加工受工人的加工水平影响大,钢筋自动化加工后,不仅提高了钢筋半成品的加工质量,还将工作效率提高了30%。”

此外,箱梁的预制生产线处处可见数字化元素。箱梁模型自动清理喷涂设备实现模型的自动清理、打磨、除尘、脱模剂喷涂一体化作业;混凝土自动振捣台车实现桥面混凝土自动振捣及整平一体化作业;自动化穿管、拔管设备则实现胶管的自动穿管、拔管作业。箱梁存放区中,自动张拉系统、自动静载系统、一体式智能变频压浆台车、防水涂料自动喷涂设备与智能梁场管理系统对接后,箱梁的数据即可轻松自动采集和上传。

德清制梁场从生产、数据采集到监督管理,无不展现数字智造的魅力。纪忠杰介绍,去年,项目部决定在德清车站东南侧新建德清制梁场,专门负责湖杭铁路德清段的架梁工程。制梁场运作以来,智能、绿色与高效成为了该标段加快建设进度的一大保障。

攻坚克难展现硬实力

5月23日,新凤凰山隧道贯通后,湖杭铁路湖州段的7座隧道全部贯通。据中铁三局湖杭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晋国范介绍,7座隧道都位于该局负责的标段内。由于湖杭铁路路线整体与宁杭高铁相距较近,中铁三局管段内均为邻近既有线施工,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该项目部克服多个难题,严格落实安全培训制度,增加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安全监测设备投入,为邻营施工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长2.5公里的新芳岭坞隧道位于吴兴区东林镇,周边除了村庄和农田外,该隧道与宁杭高铁的隧道仅相距70米。显然,该隧道不能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案。那么,如何保证隧道施工进度的同时保证安全?

于是,中铁三局项目部请来上铁北斗测量公司队实时监测爆破振速,控制振速每米不超过1秒,若超过就马上改进。晋国范说:“由于宁杭高铁在正常运行,我们设置驻站联络员,实时掌握列车运行情况。然后在列车运行的间隙期实现爆破。爆破基本上控制在一天一个循环,单循环进尺2米,比传统施工工效较慢。”

为了抢回耽误的进度,该项目部通过增加斜井的方式开辟工作面,实现了隧道进口、出口、斜井大小里程4个工作面同时掘进。从去年3月以来,新芳岭坞隧道每天有上百人施工,高峰期达到200多人进行24小时倒班流水作业。 不同于中铁三局湖杭项目部,中铁十一局湖杭项目部负责的标段多桥梁工程,在湖杭铁路德清段分布着18个大小河道,最长跨度近150米。中铁十一局集团湖杭铁路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李海涛介绍,他们所负责的标段水系发达,河道多且多数有通航要求,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干扰,同时保证当地水系的安全环保,他们在施工时,不论是否通航的大小河道,统一放弃常规且经济的涵管施工,全程采用环保的钢便桥。

在德清下渚湖街道塘泾村附近,东苕溪以s形蜿蜒流向远处,河流两侧堤坝高高筑起,当地的特种水产业和观光农业分布在不远处。站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列车从宁杭高铁上呼啸而过,还可看到湖杭铁路项目在火热施工。

“这里有河流、有铁路,还有农业生产区,按照原有的湖杭铁路骑跨在东苕溪大堤的路线,74号墩会压占东苕溪的堤坝,开挖堤坝施工后将无法保证堤坝安全。”李海涛解释,“再加上去年汛期时间早,汛期长,不少人担心汛期施工的安全性。”于是,项目部及时与当地及省里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最终决定变更设计。

施工方案变更后,项目部先在74号墩背水面的边坡处进行改堤并加固堤防,保证大堤安全后,再进行桥墩施工。项目部专门搭设钢管桩施工平台,将施工区域和大堤完全隔离,减少对堤防结构稳定的影响;随后对整个承台进行防渗桩围护后采取一系列的桩基础施工。经过此番安全施工,骑跨余杭特大桥的部分施工顺利完工。

提速增效激发新动能

“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下,还能保证施工进度,真的不容易。”提及湖杭铁路湖州段的施工速度,项目部和指挥部都会发出如此感慨。速度背后,是省市各级和沿线属地政府的支持,以及项目部施工队伍狠抓进度的精气神。

中铁十一局湖杭铁路项目在德清段施工时需要大量砂石料,但当地周边石场数量少,可开采时间短,砂石资源相对匮乏。当了解到这棘手的情况后,湖杭铁路德清段指挥部主动挑起大梁,将目光投到洛舍镇曾关停矿场附近的小山包上,他们对此进行边坡治理,将矿石料加工处理后提供给中铁十一局湖杭铁路项目。李海涛说:“就地取材解决了我们采购砂石料的燃眉之急,运距短,运输快,助力建设工期的正常开展。”

去年,湖杭铁路湖州段刚开工便遇上疫情发生。年前,中铁三局湖杭铁路项目部加大工资补助后,留下700多名员工;年后,大量湖北籍工人没法赶来湖州,项目部采用包车和提供交通补贴的方式接回员工,保证了项目顺利复工。

湖州梅雨天气多,为了减少雨天带来的影响,项目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遇到晴天就24小时干,小雨继续干,大雨能干则干。”目前,项目部通过春节不停工、交叉施工、夜间施工、科技施工等举措,狠抓工程推进,做到工程建设目标不变、标准不降、任务不减。

快马加鞭赶进度的同时,湖杭铁路项目部严格按照市、区铁路建设指挥部的要求,在全线率先打造标准化工地,把环境保护与施工安全、质量、工期作为项目共同目标,不仅在施工现场入口处、交叉处进行道路硬化,增设洒水车进行扬尘治理,还引入了钻孔桩泥浆砂石分离机、墩身养护循环池等,保证绿色施工有序推进。此外在隧道工程出入口裸露边坡种上绿植,为铁路沿线增添一份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