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就业政策取得成效

天津上半年经济数据日前出炉,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至6月份,全市新增就业20.65万人,同比增加5.42万人。天津,在稳定就业,破解就业总量和结构压力的路上坚定不移。通过深入推动“稳就业32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45条”等各项稳就业政策实施,稳企业、稳岗位、促对接、守底线,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扎实成效。

稳健数据亮点多

一“增”──城镇新增就业增长,1至6月全市新增就业20.65万人,同比增加5.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9%;一“降”──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步下降,低于年度5.5%控制目标;一“升”──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上升,市场机构招聘数据显示,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33.87%,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50.84%,市场需求回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增”、一“降”、一“升”背后,是天津市各级人社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通过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就业创业方式,优化创业环境、持续稳岗及聚焦就业帮扶,推出一揽子促创新、助创业、稳就业的“民生大礼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招法、数据含金量十足,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稳企业稳岗位有招法

“天天有招聘、时时可求职、处处有服务”,云招聘、直播带岗位,网上求职……身边的新兴就业服务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家住西青区中北镇的李先生,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已待业半年之久,一天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西青人社云平台上线运行的消息,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平台进行了注册,没想到一个小时后,就接到了平台自动匹配的专属“就业红娘”电话。“红娘”具体询问了李先生的技能特长、求职需求和薪金要求,耐心向其讲解了就业政策并及时进行了岗位推荐,当天下午李先生就接连收到3条企业招聘信息,很快便完成对接,顺利实现了就业。“我们积极探索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开发设计了西青人社云平台,为每名求职者和每家企业配备1名专属‘就业红娘’,通过提供政策指导、招聘对接等‘一对一’就业专属服务,切实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有效择业、尽快就业。”西青区人社局负责人张秀芸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帮助1.2万余名求职者就业上岗,为3000余家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

今年年初,天津市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出台《支持企业外地员工春节期间留津稳定就业若干措施》,创新通过“企业发红包、政府给补贴”的方式,鼓励外地员工留津过节、稳定就业。共向2.15万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8200多万元,惠及外省市户籍员工27.6万人。共走访企业6187家,慰问农民工近2万人;组织专场招聘活动754场,发布岗位信息73.6万个,为130万人(次)提供就业服务。

“我市还建立了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为220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用工8958人。”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市持续发力做好就业服务保障,组织了2021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服务对接活动,共781场,提供岗位75万个。

重点群体稳就业开新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推出“‘百企千人’周末职行大篷车”,带领学生走进京津冀用人单位,实地了解企业文化、行业发展趋势,面对面了解招聘需求,现场感受一天“打工人”的生活。“针对高校就业需求,我们深入辖区内企业,向企业讲解3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主动推进见习载体建设,积极发动企事业单位申报就业见习基地,征集优质见习岗位。”南开区人社局负责人赵萍介绍,通过对接区内发展潜力好、经济社会效益优的企业单位,区人社局与南开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南开区聚才引智平台”协议,助力辖区内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立足稳住就业基本盘,聚焦重点群体,兜底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成效明显。

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市人社局会同市教委等相关部门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45条”;着力推动3年百万就业见习工作开展,共组织5394人参加就业见习;持续做好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目前就业率已超过90%。

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组织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落实企业吸纳农民工支持政策,向新招用农民工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732.5万元。

积极做好就业援助。通过鼓励企业吸纳、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托底安置公益岗和社区服务型岗位等方式,促进4.9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多渠道就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