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建筑活化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据山东省发改委消息,历史建筑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为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历史建筑的活化、保护、利用工作中,近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济南市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按照图则要求进行维护和修缮且修缮费用超过1万元的历史建筑,可申请修缮维护资金总额30%的补助。这是山东省首次出台补贴相关管理文件,将有效规范历史建筑修缮活动,凝聚名城保护社会共识,进一步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全省首个历史建筑 修缮补助实施细则

“当居民按照保护图则要求对自家历史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时,可以向市或者县(区)人民政府申请补助。”这是去年出台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提到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印发的《办法》便是针对这一内容的实施细则。

“《办法》起草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吸收了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并多次与相关部门研究讨论,力求做到既符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政策规定,又与我市工作实际相结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共分四部分11条,明确了补贴的适用范围、标准及申请流程,同时对历史建筑进行了界定,对资金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办法》称,历史建筑是指经省级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公布纳入省、市级历史建筑名单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含已公布为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建筑)。其修缮维护是指对历史建筑进行防护加固、现状修整等恢复其历史风貌和保障房屋安全的行为。补助资金是指我市为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由财政部门安排的用于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修缮维护历史建筑后的专项补助资金。

监管方面,《办法》明确,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审核、拨付补助资金,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编制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计划;制订补助资金年度支出计划;对补助资金使用单位(个人)及项目登记建档;跟踪、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建立奖补项目动态监管系统;进行补助资金相关信息公开;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组织做好绩效目标制定以及绩效监控等。

修缮费用超过1万元 方可申请补贴

申请补助需要什么条件?满足条件如何申请?《办法》指出,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实施历史建筑修缮维护,结算资金总额超过1万元的,可申请补助资金。

具体流程为:历史建筑修缮维护完成并取得结算报告后,保护责任人向区县(功能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出申请,区县(功能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审查合格后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汇总后审核制定全市补助资金发放方案,经公示无异议后逐级拨付发放。

需要注意的是,《办法》强调,历史建筑修缮维护结算资金总额超过1万元的,才可申请补助资金,按照修缮维护资金总额(以结算报告为准)的30%进行补助,一次补助额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0万元,且同一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补助原则上10年内不超过1次,因不可抗力导致再次面临损毁危险的除外。

存在以下5种情况的修缮不在补贴范围内:1.未列入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计划或按照《条例》规定应当履行审批程序但未取得批准意见擅自修缮维护的;2.未按照保护图则要求进行修缮维护的;3.国有历史建筑未签订保护责任书的;4.使用财政资金修缮维护历史建筑的;5.历史建筑保护主管部门认为不予拨付补助的其他情形。

《办法》还规定,采取虚报、多报等方式骗取补助资金的,一经核实,除收回补助资金外,三年内取消其专项资金的申报资格。

全市已开展10处 历史建筑维护修缮

自2020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以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理顺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名城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名城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10处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

为突出“泉水人家”特色,济南还以“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稳妥推进城市更新,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芙蓉街—百花洲和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商业氛围活跃、使用功能齐全的步行街区和智慧街区。2020年入选了住建部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优秀案例初评名单,同时被文旅部公布为十二条非遗主题游线。济南职工剧院、曲水亭街15号院等历史建筑通过适度商业运营,真正“活”了起来,成了旅游打卡地。

老建筑成了新地标,老城区也焕发了新活力。据悉,根据济南“中优”战略工作计划安排,济南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古城(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等历史地区更新改造和提升,将“中优”范围内160平方公里老城区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泉城文化风貌区、中央活动区以及名城旅游胜地。目前,已投入资金3.51亿元,古城(明府城)项目55.5亿元贷款已获国开行授信审批。“状元府”“督城隍庙”“题壁堂”等老建筑被依法征收并进行了改造提升。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管理平台”,开展了名城保护“进单位、进社区、进街区、进村镇、进住户”活动,各区县组织老住户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志愿服务队,全市上下形成了共同保护名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