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加剧通胀担忧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正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打击脆弱的企业和家庭,并使人们对于通胀可能更为旷日持久的担忧加剧。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从未出现过如此全面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前一次经历此类情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木材、铁矿石和铜价齐齐创下纪录新高。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纷纷跃升至八年高位。油价最近则触及两年最高。

经济学家预计,本周晚些时候出炉的消费者价格数据将凸显这一趋势。他们表示,随著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周三的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可能会升至2008年8月以来最高。周四公布的美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料将同比大幅上升,也是受劳动力成本上涨推动。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家和央行人士都尽量不去过于担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波动较大,但在消费者通胀中所占比重要小于居住等其他成本。

但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制造企业的利润率正在萎缩。家庭在汽油、食杂用品和餐馆消费等方面开支的增加抑制了人们在其他地方消费的能力。在较贫穷国家,有些人甚至完全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Quaker Bakery Brands Inc.的首席执行官Franz Hofmeister说∶“我们各方面都受到了打击。”他表示,今年,小麦、能源和新的铝制设备等项目成本至少上升了25%至35%。该公司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阿普尔顿。

在Quaker Bakery Brands将比萨饼皮、汉堡面包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上调8%时,顾客提出了抗议,但可能需要进一步提价。

Hofmeister说∶“可怕的是,这种成本压力还看不到头儿。”

推动成本上升的有许多因素,包括超强的消费需求和供应链瓶颈。但许多经济学家说,在其中很多因素的背后,是美国和其他地方政策制定者有意用大量刺激措施暂时让经济处于火热状态的决定,目的是确保经济能从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害中完全恢复。

央行官员必须决定,他们是可以继续忽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其他通胀上升的迹象,还是必须更快地采取行动,通过加息或其他举措来冷却需求。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一系列石油冲击时,许多国家优先考虑就业和经济增长而不是控制消费价格,都经历了高通胀。

随著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已经收紧了政策。

其他国家的央行官员,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保持著乐观的态度。在上个月的一次活动中,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表示,高失业水平将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他说,”劳动力市场需要很强劲 “才能使得通货膨胀更持久。

欧洲央行官员在周三和周四的政策会议上预计将提高对今年欧元区通胀的预测,同时延长积极的刺激政策,包括负利率和大规模债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