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经济对数量堆积的依赖将减少,货币政策有相应的响应

中国央行行长周五称,随著全球数量扩张和低利率逐步告一阶段,未来中国经济对数量堆积的依赖也将减少,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都有相应的政策响应。

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包括美国等在内的发达国家正逐步从数量宽松政策中退出,中国也正努力去杠杠防风险,因此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也是市场关注之重点。

此前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有关今年宏观政策可能趋紧的预期。

根据报告,今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意外下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一反常态未列出具体增长目标,只是在发改委的报告中模糊提出,今年M2预期增速与去年实际增速基本持平,而去年底M2仅增长8.2%,创出历史新低。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是周五携副行长易纲和潘功胜出席两会记者发布会时发表上述言论的。

不过周小川也表示,M2和经济的相关性减弱,因此不能只关注M2来判断货币政策松紧,还应关注通胀率和就业等指标。

易纲补充称,针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更注意盘活存量资金,更注意优化货币信贷存量的结构。

对中国央行会否跟随美联储加息,易纲强调,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要综合考量。

外界普遍关注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周小川表示,央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他称,中国的机构改革主要依据中国国情,国外“双峰”监管的体制还要观察一段时间,中国不一定要采用“双峰”监管尺度。

中国政府已将防范金融风险列入未来三年的三大任务之一,新的监管框架有助于加强市场监管。

三位行长今日透露了多个领域的监管政策∶央行正研究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不认可比特币一类虚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数字货币未来监管取决于技术成熟度及测试评估,正修改资管新规,会在化解风险和对金融市场影响方面寻求平衡。

随著人民币汇率大幅回升,中国会否退出外汇管制方面的措施,也是市场关注焦点。

对此,兼任外汇局局长的潘功胜表示,逆周期调节等政策正逐步退出,但微观监管措施不会因周期变化而发生改变。

此前为应对人民币大幅贬值引发的资本异常波动,中国政府采取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包括出台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征收银行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等。

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外汇市场微观监管,主要是打击虚假欺骗性交易,打击地下钱庄,加强跨境收支的真实性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