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型企业购买理财产品2017年翻一倍

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型企业在2017年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几乎翻了一倍。

中国成立场外证券交易所,是为了向小型私营企业提供必须资金来扩大业务发展。然而,这些企业却把筹到的资金投入在金融产品上。

去年,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或称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其购买理财产品(WMPs)的金额几乎翻了一番。

尽管中国政府朝向打击这种短期、通常会提供保本的金融产品,但相关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考量今年经营环境依旧困难,他们会继续购买这类型的金融产品。

英国《金融时报》研究服务部门 《投资参考》分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中小型企业在去年购买了价值1911亿元人民币(约294亿美元)的理财产品,相当于这些企业总市值的4%。同时,企业通过出售股票获得的资金为1336亿元人民币。对比企业在2016年花了1098亿元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以及2015年的162亿元人民币,2017年显然有很大的提升。

相比之下,在A股上市的大规模成熟型企业,去年在理财产品的花费大约1.17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占不到企业总市值的2%。

新三板的公司认为,在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下,理财产品提供不错的回报。我们的分析显示,这些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中,有73%属于保本产品。

原本新三板是要为小型、行業波动大的的新兴企业提供帮助,目前却被抨击未能履行承諾。同时,市场也受到公司治理不善和流动性萎缩的困扰。从2015年的最低点以来,新三板指数仅爬升了8.7%。而得益于政策介入调整的上证综合指数,自触底以来上涨了28.4%。

小微企业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事实上凸显了中国政府在培育中小型私企时面临的挑战。国有银行体系常被指责对于这类公司的贷款存有偏见。今年年初提出的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仅适用于已充分服务小微企业和农业的贷款机构。

但根据我们采访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主管表示,他们对举债没有什么胃口。私营制造业者的投资增速已从2016年的低点回升,但仍然落后于整体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的增长速度。

新三板上的制造业者特别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以上购买情形也同样反应在地理分布上。大多数买家集中在东部的制造业热点。

尽管随着法规收紧,收益好的理财产品已经开始減少,但当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禁止发行方停止提供保本商品。迫使投资者在违约产品上承担损失,将会挑战支撑起整个行业的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