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线”和“藏水入疆”计划,还需谨慎科学

“藏水入疆”,是最近这一阶段比较一个炙手可热的词,那么这个项目究竟怎么样呢?今天我来看看“藏水入疆”是怎么回事呢。对待这类的大事件一定要谨慎,并保有多方考证的态度。

再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科学态度”,因为截至目前来看,很多方案其实都不够科学研究,这是不可取的。无论是研究院的院士、还是大学的教授,都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研究,真正的起到为国家建言献策的作用,而不是以国家的需求和科学的名义为幌子大炒自己“纸上谈兵”的想法。

下面入正题,说一下目前最热门的两位王院士的“大西线”和“藏水入疆”计划。

第一个,是来自王梦恕院士的方案(澎拜新闻)

blob.png
  全文就不截取了,大概意思是建一条超长隧洞,而且还是深埋的那种。

我们国家的隧道技术、筑坝技术、重大工程的施工技术部分,世界了,超级工程的先例不胜枚举,但是这些都是在科学论证、科学施工和科学管理基础上实现的。以辽宁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为例,该工程洞径8米,连续长85.3公里,就要隧洞经过50余条河谷,以多条竖井或斜井作为辅助通道。那么!仅工程量来看就是极其巨大的。

并且,青藏高原是新构造运动的活跃区,超埋深下的超长隧洞肯定要面临着地热、岩爆等问题,另外,施工区域还涉及滇藏煤系地层,瓦斯气本就不可避免,高压易爆的煤层气如何解决?其他的问题更不用多说。

第二个,是另一位王院士,王光谦的计划。叫做明渠引水。

设想着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等大江的弄到陕西、内蒙西部、甘肃和新疆,目标的确令人心潮澎湃。但是可执行性呢?和隧道相比没可行多少。

blob.png
  大量扬水的成本怎么解决?冰冻、脆弱的生态问题怎么办?如此一个“藏水入疆”的可行性,还需要多说什么吗?

在这,还需要申明一点。如果非要在下提出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估计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说出来的每一句话要对公众负责,对国家负责。

而且,也并非是在指责两位,而是觉得方案在提出后只是给我们画了一幅“藏水入疆”的图,具体的可操作性没有明确指出。可能两位已经有了对策,但是不与旁人说,大家自然是无法理解。

希望所有关心“藏水入疆”的朋友,都不要忽视细节,本着科学精神和良知,用严谨的科学精神面对这一重要决策。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地方发展,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之情。